联合国官方证实:房文军头衔涉及的“联合国机构”并不存在

联合国官方证实:房文军头衔涉及的“联合国机构”并不存在

hyde0223 2025-08-30 装修奥秘 2 次浏览 0个评论

近日,一位酷爱用诸多“联合国”头衔的男子房文军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房文军活跃于国内各类商业活动,自称为“联合国国际人权理事会大使外交官”“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中心(UNIPC)高级专员”“联合国国际维和基金(UNIDPDF)主席”“联合国特区经济发展委员会荣誉主席”等等。

房文军多个假冒的身份。网络视频截图

对于这些身份,澎湃新闻向联合国相关机构求证。8月29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言人回应澎湃新闻表示,“事实上,(上述)所提到的‘联合国实体’在联合国系统中并不存在。”

联合国官网显示,联合国是联合国系统的一部分,除联合国外,联合国系统还包括许多基金、方案、专门机构和其他组织,联合国与联合国系统的其他实体协同工作。

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回应进一步证实,房文军诸多“联合国”相关头衔实属伪造。这是继假院士阮少平、假参事余鹏翔之后,澎湃新闻独家揭露的第三位“造假者”——假联合国外交官房文军。

目前,阮少平和余鹏翔均已落网。据警方通报,阮少平因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余鹏翔因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假院士阮少平、假参事余鹏翔和假外交官房文军(从左到右)

至于假联合国外交官房文军是否涉嫌违法犯罪?澎湃新闻注意到,房文军多次公开亮相时还身穿所谓“军装”、臂章等。对此,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吴悠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分析,若房文军穿着的“军装”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或武装警察部队的军服或仿制品(足以使公众误认为是军装),涉嫌违反《军服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可能受到治安处罚;若同时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穿军装时自称军人等身份,并以此获取非法利益(如骗取他人信任签订合同),则涉嫌构成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那些为造假者提供宣传和活动平台的企业或机构是否也应担责?吴悠认为,企业、机构若明知其身份虚假则可能构成共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第二十五条);若疏忽或未尽审核义务,则可能承担行政罚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五条)或民事赔偿责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

通常来说,企业、机构和个人应如何辨别此类虚假身份,避免上当受骗?北京瀛和(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翟振轶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应当多方核实身份,多角度印证,不要迷信头衔和宣传。”

翟振轶讲述六个方法:一是官方渠道核实,骗子假冒哪个单位的人,就去哪个单位的官网核实或电话、邮件核实。二是交叉核实,核查信息的一致性。有时候,骗子假冒的身份,没有官方渠道可供核实,那就尽可能地在互联网上核实,查找所有对骗子的宣传报道,核实身份的差异性。骗子为了行骗的需要,会虚构多个身份用于不同用途,那通过这样的核查,就能发现漏洞。

三是核实证件、文件。“骗子虚构身份、证书、奖励等,那就让骗子发这些证书、身份文件,不要怕这样做,面子过不去,怕得罪了骗子。相比这个面子,被骗子骗了钱财损失更大,那是面子、里子一起损失。”翟振轶说道。

四是当面核实,通过与骗子的接触来核实,这种情况下,可以找有相关经验的人来陪同,通过言谈举止来发现破绽;五是报警或举报,发现情况不对,及时报警或向相关部门举报,并终止接触和合作,停止资金支付、资源提供以及委托授权;六是反映给媒体,通过媒体曝光的方式引起更多人关注。

“这样的案例以前出现过多起,以后也没办法杜绝,根本原因就是身份崇拜或身份焦虑,一些企业和机构过于看重光环耀眼的头衔和身份,来满足自身形象不好、地位不高、资源不够等等的焦虑。”翟振轶说,案件也反映网络平台、社会组织、民间机构审核机制存在漏洞,审核把关不严。另外,骗子还通过矩阵式账号发布海量雷同内容,让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的算法出现误判并优先推送,从而使用户在检索时出现误导。

对此,翟振轶建议:严打击、慎审核、破壁垒、强监督、畅投诉。“具体来说,从严打击就是从重从快打击这些假冒身份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威慑力;慎审核就是压实平台与机构审核责任,提高虚假宣传的成本;破壁垒就是推动相关信息数据库的共享与开放查询,让企业、机构、个人有方法查询;强监督就是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让骗子无处遁形;畅投诉就是鼓励群众对假冒身份的投诉举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联合国官方证实:房文军头衔涉及的“联合国机构”并不存在》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