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8 月 23 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先访问日本东京,与首相石破茂会晤,再转赴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一行程安排打破了韩国总统就任后首次出访必先访美的惯例,您对此有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对于韩国总统来说,首次出访的第一站定在日本而非美国实属罕见,但背后的战略动机并不难理解。
因为就算先访日,也是为之后的访美打好前站。李在明此举大有 " 一石二鸟 " 之意。一方面向美国展示他致力于改善韩日关系的决心,向美国示好。韩日关系紧张一直是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的主要障碍,李在明行前接受日媒《读卖新闻》采访时就重申恢复韩日 " 穿梭外交 " 的重要性,强调 " 见面越频繁,关系越密切,信任也会越深厚 "。通过出访东京,李在明既是向日本释放缓和信号,更是在积极回应美国推动韩日合作的期待,主动营造一种 " 维护联盟团结 " 的良好氛围,为随后的访美之旅预热。
另一方面,通过与石破茂的会谈,李在明可以提前摸底美国在贸易、关税、安保等问题上的最新态度,为之后与特朗普的会晤做好准备。更进一步而言,有韩国媒体就指出,李在明首先与石破茂会晤,是韩日两国在应对 " 特朗普风险 " 过程中协同行动、展现影响力的重要一环。面对特朗普政府在贸易、安全领域对盟友前所未有的挤压,日韩之间有了寻求合作的共同动机。双方很可能会讨论如何在经贸领域加强合作,例如重启中断已久的韩日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及韩国加入 CPTPP 的可能性等。石破茂一直希望通过推动 CPTPP 扩容来应对美国的关税施压;而稳住东京,李在明也可以在面对特朗普时手中多一份筹码。
总而言之,李在明访日,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在为访美 " 取经 " 预热,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韩国进步阵营领袖,李在明过去一贯被视为对中国相对友好。然而李在明选择访日访美却没有选择访华,有韩国媒体就解读认为,在当前中美博弈的敏感格局下,李在明有意避免访华,不刺激美方神经。那李在明是否有意疏远中国呢?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相反,他正在准备通过另一种方式,向北京表达善意。
直新闻:的确,我们看到就在李在明奔赴美日两国之时,他派出的韩国特使团也将踏上飞往北京的行程。一边访日访美,一边遣使赴华,这其中释放出怎样的信号,我们该如何理解?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根据韩联社消息,这支特使团的组成并不简单,由前国会议长朴炳锡领衔,成员包括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内知名的 " 中国通 " 议员金太年、朴钉,以及前总统卢泰愚之子卢载宪等重量级人士。特使团选择在 8 月 24 日前后访华也颇有讲究,这一天是中韩建交 33 周年纪念日,很显然,韩方有意借此表达对两国关系的重视。
韩媒《中央日报》就分析指出,特使团行程与李在明访日访美高度重叠,就是为了强调韩国并未因深化美日同盟而忽略对华关系。李在明试图向中方表明,即使首访未选择中国,他依然把中韩关系放在心上,愿意通过特使沟通来尽可能 " 补课 "。在美日韩走近的敏感背景下,李在明特使团访华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这是中美博弈之间,韩国的一次战略对冲。
李在明近期的一系列对华举动确实展现出与前任截然不同的姿态。此前,李在明公开谴责了韩国国内的反华示威,称某些极端行为 " 已远超言论自由范畴,充斥恶言与暴力 ",并要求警方严厉打击,与前总统尹锡悦默许甚至煽动民间反华情绪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在对华关系上表现出更积极务实的姿态。此次特使团访华,就是这一 " 务实外交 " 路线的延续和深化,在巩固美韩同盟的同时,也主动出击维护中韩友好,不让中韩关系在大国角力中被边缘化。
在更大的战略背景下,中美博弈日趋激烈,韩国正在被拉入一场艰难的平衡游戏。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重要战略抓手,韩国有心向 " 不选边 " 的模糊战略靠拢,已经很不容易,值得肯定。特朗普步步紧逼,不仅要韩国增加防务开支,甚至调整驻韩美军部署,谋求介入台海等区域冲突。可以说,李在明正处在内外掣肘的双重压力之下:既要稳住美国盟友,避免触发 " 信任危机 ",又要考虑中国因素,防止陷入地缘对抗的前沿阵地。这也是他为何在赴美前夕,仍不忘通过特使向中方表达善意。
李在明在接受日媒共同社采访时就谈到,韩国将努力深化韩日安全合作、强化美日韩三边协作,同时也要 " 管理好与朝鲜、中国、俄罗斯的关系,不能使其恶化 "。 这番表态透露出他的平衡思维:韩国一方面要站稳同盟体系,另一方面也绝不能让周边大国关系失控。尤其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斡旋作用无可替代;在经贸领域,中国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李在明遣使赴华,显示出他希望在敏感议题上与中方保持沟通渠道,避免战略误判和关系疏离。这一点对韩国未来应对台海变局和半岛局势都至关重要。毕竟,若美方真在周边地缘安全问题上向韩国施压,中方的态度和反应将直接影响韩国的利益乃至安危。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所警告的," 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可能在菜单上 ",这句话固然冷冰冰,但也是对国际关系的某种现实洞察。在大国博弈加剧的当下,韩国唯有提高战略主动性,才能避免被当作筹码牺牲。无论是打破惯例先访东京、为对美谈判积累资本,还是派遣特使赴北京传递善意,都是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使然。接下来,李在明将面临更艰巨的考验:特朗普希望听到韩国在对抗中国方面更明确的政策承诺,未来李在明能在多大程度上坚持 " 不选边 " 的模糊策略,我们仍有待观察。
作者丨张思南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张思南:李在明首次外访选择日本,为何不是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