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古镇|三河古镇:“活”古镇如何打好后“5A”时代的金字招牌?

十字路口的古镇|三河古镇:“活”古镇如何打好后“5A”时代的金字招牌?

hyde0223 2025-08-18 装修心得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

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熙熙攘攘的古镇曾是几代人的集体旅行记忆。

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旅行观念和旅行方式急剧转变,越来越多的古镇都身处“十字路口”,是继续忍受门可罗雀还是破釜沉舟升级改造,古镇转型势在必行。

更有甚者,不少古镇被指为“假古镇”“人造古镇”,千篇一律、批量复制,只有“躯壳”、没有“灵魂”。这类古镇面临的运营压力会更大,甚至入不敷出。这类“人造古镇”如何避免关门的命运?为此,在2025年暑期旅游高峰时节,澎湃新闻时政湃工作室特别推出专题——十字路口的古镇,系统探讨“古镇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

当然,也有一些运营规范、转型成功的古镇,成为其他古镇争相效仿的范本。它们转型成功的秘诀何在?也是我们这组专题探究的重点。

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三河古镇。在长三角地区的诸多古镇中,三河古镇的名气并非名列前茅,区位也没有明显优势,但在诸多“失活”的古镇中,三河古镇的35000名常住居民构成了其抵御“古镇标本化”的核心壁垒。在后“5A”时代,如何守好古镇的烟火气、保持古镇的活力,三河古镇或许可以提供一个值得解剖的案例。

十字路口的古镇|三河古镇:“活”古镇如何打好后“5A”时代的金字招牌?

设计:周寰

在合肥西南一隅的三河古镇上演着这样一番图景:日间,居民摇着蒲扇在古亭纳凉,米饺油锅滋滋作响,豆干铺的孙老板推开木门,准备迎接街坊与游客;入夜,乌篷船载着外地口音的游客划过小南河,水幕光影映照着摇蒲扇纳凉的老居民。

35000名常住居民与游客共享青石板路,70%的店铺由本地人经营,这里拒绝成为“标本”,而是活成了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近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记录中国”团队来到三河古镇,探寻这里作为活态古镇的生存密码。

十字路口的古镇|三河古镇:“活”古镇如何打好后“5A”时代的金字招牌?

三河古镇老街 本文图片均为 汪洋 摄

有“人气儿”

三河古镇的35000名常住居民构成了其抵御“古镇标本化”的核心壁垒。

走进一家豆干店,孙姓老板告诉“记录中国”团队,他们一家是三河古镇的原住民,1993年父辈便开始经营这家小店,前厅卖豆干,后堂是一家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制作的豆干不仅卖给游客,更多的是卖给在古镇生活的居民。

“三河古镇是一个活着的古镇。”三河古镇景区旅游服务部负责人丁蕾说,三河古镇的经营户70%-80%都是在这里的居民,有的人祖宅在这里,他们将房屋的前厅分离出来,打开做生意。这意味着产权未剥离,旅游收益直接反哺原住民。

从巢湖分流出来的小南河、杭埠河和丰乐河环抱着古镇,三河古镇因此得名。抗法保台的清代台湾巡抚刘铭传、清代四川总督刘秉璋、现代爱国侨领董寅初、当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都从三河走出,许多游客慕名来此瞻仰旧居,参观纪念馆。

丁蕾介绍说,免门票策略是三河古镇活力的“活水之源”。这一策略有效提升了古镇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纷纷投身旅游相关行业。旅游旺季时,即便是小小的米饺店,日收入也能轻松超千元。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得了切实的经济收益,更多人因此选择留在古镇生活。这种良性循环使得三河古镇成功融合了生产、生活和旅游功能,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活”古镇。

“人气儿”的背后是管理部门因地制宜,让店面在保持整齐的同时,留有不同的特色。同时还提出“诚信经营”,即商户依照政府指导价范围定价,并根据市场波动进行动态调整。

与此同时,三河古镇旅游集团成立招商部,定期开展调研活动,引进不同的业态来丰富三河古镇的产业,防止景区店面过于同质化的问题出现,给游客带来新鲜的体验。同时盘活景区内的国有资产,例如三河古镇的杏花村,以合作联营的方式,由集团提供场地和设施,与第三方人员合作经营。

夜经济与非遗的化学反应

作为合肥市唯一一个5A级景区,三河古镇除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烟火气外,特色的产品也焕发出生机。

十字路口的古镇|三河古镇:“活”古镇如何打好后“5A”时代的金字招牌?

非遗羽扇传承人丁政权介绍融入民间元素的三河羽扇

三河羽扇是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河古镇自2001年发展旅游后便重视非遗羽扇的技艺传承,为非遗羽扇传承人提供工作室进行羽扇的制作和售卖,同时与安徽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非遗羽扇进校园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制作中体验非遗技艺。

三河羽扇省级传承人丁政权说,如今的羽扇实用功能逐渐减弱,他与夫人刘文玉不断创新,融入葫芦、蝙蝠、龙凤等其他民间元素,赋予羽扇美好的寓意,吸引更多游客驻足。

“没有三河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三河羽扇文化的延续。”丁政权评价说。

“记录中国”团队在店里参观的过程中,注意到不时有身着汉服的姑娘到店里挑选搭配自己衣服的羽扇。丁政权说:“传统的手工艺品是旅游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河发展旅游之后,羽扇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一下就上来了,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指引和激励。”

十字路口的古镇|三河古镇:“活”古镇如何打好后“5A”时代的金字招牌?

游客到羽扇店参观购买

为了延长游客在古镇停留的时间,丰富游客旅游体验,2024年三河古镇推出的三河明月夜游船项目,该项目用声光电技术打造了一部流动的水幕电影,游船触发感应,将历史传说转化成可以交互的景观,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延长游客在景区游玩的时间,全时段体验三河古镇的风韵。

“记录中国”团队乘上古朴的乌篷船,开启了一场夜色中的水乡漫游。小船悠悠,可容纳八九人同赏。行至拱桥之下,水幕倏然垂落,光影流转间,太平军“三河大捷”的壮阔史诗、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缱绻传说,便如画卷般在水幕上徐徐展开。当游船穿过第三座拱桥,望月阁恰好华灯初上。白日里宏伟的楼阁,此刻披上了温婉华美的光影外衣,在粼粼水波映衬下,更添一份令人沉醉的朦胧韵味。

十字路口的古镇|三河古镇:“活”古镇如何打好后“5A”时代的金字招牌?

水幕电影故事在拱桥下呈现

据丁蕾介绍,夜游经济推出后,三河古镇2024年接待416.8万人次,同比增长33.78%,夜游经济贡献率达35%,带动旅游综合收入3.74亿元。2025年三河古镇举办夜市、夜购、夜演等夜间经济活动38场,吸引夜间游客数量30万人次,夜游船项目收入46.16万元。周边的纪念品店、特色商品店也因为夜间客流量的增加而受益。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会更有兴致地去挑选一些三河古镇特色纪念品带回家,从而促进了商品销售,带动夜经济发展,让古镇的夜晚也“活”了起来。

5A光环下的三河困境

三河古镇地处安徽腹地,紧邻合肥城区,却在外省游客的行程单上沦为尴尬的“备选项”。安徽旅游的金字招牌黄山、九华山,凭借世界级资源形成了强大的“磁吸效应”,牢牢占据着核心目的地地位。相比之下,三河古镇虽为5A级景区,却难以摆脱“配角”定位——外省游客往往将其视作黄山、九华山等核心景区长途跋涉中的一个驿站或短暂歇脚点。“路过”、“顺道看看”成为不少游客口中的高频词。

“记录中国”团队随机走访了几家商户,一家豆干店孙姓老板的叹息:“10年前是生意做得最好的时候,后面就慢慢不行了。”他坦言,景区夜经济对旅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傍晚6点普遍关门的现状(非旺季/工作日)反映了客流不足的无奈。客源高度依赖省内及合肥本地,“外地游客来得比较少”。

酱菜铺王姓阿姨也“看天吃饭”,作为帮工的原住民,她的收入完全依赖销售额。“周末人多,能卖两三百元,人少时一天卖不出一瓶。”她精准点出痛点:“很多人不是专门来的,都是过路客……进来看看,不买东西就走了。”采访中匆匆购买酱菜的景德镇返乡游客,正是这类“过路消费”的典型写照。

高铁、高速网络的完善,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某种程度上反而强化了其“中转站”属性——游客可以更便捷地“到此一游”,拍几张照片,买点小吃,旋即奔赴下一个“重量级”目的地。这种“浅尝辄止”的游览模式,使得三河古镇难以有效承接黄山、九华山溢出的深度游客流,也难以将庞大的过境人潮转化为过夜客和深度消费者。

在经营压力下也有一些商户的经营情况比较可观,在古镇内的一家汉服馆,店面不是很大,两侧和墙壁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古装,化妆镜前两个化妆师正在给一位顾客化妆。

十字路口的古镇|三河古镇:“活”古镇如何打好后“5A”时代的金字招牌?

汉服店化妆师正在为顾客化妆

余阿姨介绍说,他们老两口帮着子女看店,打扫卫生。余阿姨从2013年开始做古装,后来她的儿子儿媳将店铺转型,如今的汉服店已经是三河古镇汉服店里销量第一的店面了。

当问到客流情况时,余阿姨笑着说:“我们店的客流真的可以,你像我们昨天这个屋子里都坐满了人,你们可能进都进不来。还有游客在网上预约说下午两点半的高铁,拍完就要走。”三河古镇夜经济的打造也为余阿姨的汉服店带来了更多的客源,许多游客从外地赶来,专门为了在三河古镇夜景下拍摄。

三河古镇负责人丁蕾坦言,今年不少商户反映生意不太好做,但他们也在努力,维护好三河古镇5A的招牌。她说,集团尽可能开展民俗活动来吸引游客,并开设账号进行直播,发布关于古镇的旅游攻略。除此之外,还孵化“三河有礼”IP,打造文创产品,促进游客消费。针对中小学研学需要,开设如《三河民俗大讲堂之龙腾盛世》《三河古镇——谢师礼》等特色课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关注并认可三河古镇。

灯火阑珊处,汉服店的璀璨与豆干店早闭的木门,构成三河最真实的AB面。这鲜明对比揭示了其核心困境:如何将庞大的“过境流量”转化为“深度消费”和“过夜需求”,如何推动传统业态升级,让35000盏日常灯火在旅游化浪潮中不仅“点亮”更能“获益”?

唯此维系着真实生活的人间烟火,方是古镇不朽的价值标尺。对三河而言,5A桂冠实则是道残酷考题,三河古镇的答卷核心,不在于追逐瞬时的流量峰值,而在于能否破解“留人”、“留财”、“留根”的难题,真正实现“活态”发展。

十字路口的古镇|三河古镇:“活”古镇如何打好后“5A”时代的金字招牌?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十字路口的古镇|三河古镇:“活”古镇如何打好后“5A”时代的金字招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