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丈量欧洲大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欧巡收官

用音乐丈量欧洲大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欧巡收官

hyde0223 2025-08-18 装修趣闻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易北爱乐音乐厅

从爱丁堡的艺术殿堂到科布伦茨的工业遗迹,从桑坦德的蓝色大海到汉堡的易北河畔……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用琴弦与号角,丈量着欧洲大陆。

当地时间8月15日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首次欧洲多国巡演,在易北爱乐音乐厅盛大收官,2100位观众起立喝彩,用如潮不息的掌声送上祝福。

10天3国5城,在指挥大师郑明勋的带队、肖赛冠军刘晓禹的加盟下,乐团带去了中西合璧的曲目:陈其钢《五行》、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选段、圣-桑《第三交响曲“管风琴”》。

3站售罄,2站近满,平均上座率9.5成,这支15岁乐团的欧洲巡演收获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绩单。中国乐团以平等姿态参与全球对话,展现了与世界乐坛“平视”的实力。

易北爱乐音乐厅

深入顶级舞台欧洲腹地,海外游子跨城追寻乡音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以脚程极密的行程,在欧洲大陆刻下了中国乐团的深刻印记。

巡演首站,乐团登上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这个1947年问世的老牌艺术节,每年汇聚全球顶级艺术节目与超百万观众,是艺术的“流量”圣地。

作为本届艺术节唯一来自中国的演出,乐团的音乐会引爆全场,2100席几近满座。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雷鸣般的掌声、口哨与欢呼响彻百年历史的亚瑟音乐厅,为中国之声喝彩。

第一站,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巡演终章,在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奏响。这座历时10年、耗资近8亿欧元打造的音乐厅在2017年开门迎客,是德国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世界顶尖乐团争相登台的“门户”。

乐团铆足了劲,征服2100位满座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乐团返场加演比才《卡门》第一幕前奏曲,将全场气氛推向巅峰,全体观众起立欢呼,掌声如潮不息。

“易北爱乐音乐厅的观众见多识广,也不总是像今晚这样全场起立鼓掌。”郑明勋在欧洲长居三十多年,演出结束后对乐团说,“今晚,他们之所以这样,不光是因为你们优秀的演奏,关键是你们的精神,希望你们记住今晚、记住这种精神!”

第五站,易北爱乐音乐厅

乐团不仅在世界级舞台亮相,更深入欧洲音乐腹地:英国中世纪小镇萨弗伦沃尔登、西班牙海滨度假胜地桑坦德、以“德意志之交”著称的德国西部城市科布伦茨,走进欧洲爱乐灵魂的最深处。

科布伦茨的演出场地尤为惊艳,位于1830年诞生、被提名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工业遗址赛纳冶炼厂。巨大的钢架、吊车与炼钢炉,构成震撼背景,“罗朱”的唯美旋律在钢铁之中穿梭回荡,有一种别样的反差美。

第三站,科布伦茨音乐节

巡演不仅打动了欧洲观众,更成为海外游子追寻乡音的灯塔。不少观众跨城奔赴。

柏林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梅第扬与妻子吕安琪驱车三小时,专程从柏林赶来汉堡。

“台上都是老友!”梅第扬在易北爱乐音乐厅多次登台,第一次以乐迷身份坐在台下,难掩激动。同样是中提琴家的吕安琪,被陈其钢的《五行》深深触动:“在异国听见家乡的乐团与音乐,被勾起了乡愁。”梅第扬坚信,中国乐团登上世界顶级舞台,是中国文化实力提升的必然,也是中国血液融入西方古典音乐市场的壮丽开端。

科布伦茨的冶炼厂内,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前低音大提琴首席孟璐热泪盈眶。

“太多回忆涌上心头。”离开乐团十年、定居德国的她,特意带女儿从法兰克福赶来,在台下耐心地听乐团排练和演出,“音色与表现力令人惊叹!”老同事的面孔与新生力量的活力交织,令她百感交集。

第二站,萨弗伦音乐厅

在萨弗伦沃尔登,旅居剑桥三十多年的孙伟博士,与数十位华人同胞结伴前来支持。

“在海外听到家乡的声音,很感动。祖国的亲人们远道而来,我们必须倾力支持。”音乐会结束后,他们带着满心温暖,驶向四十分钟车程外的剑桥家园。

桑坦德的海风中,单簧管首席杰米·桑切斯在祖国西班牙的舞台上心潮澎湃。为了体验和欧洲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桑切斯选择去中国“冒险”,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一呆就是11年。

演出当天,弟弟临时从瓦伦西亚赶来桑坦德,想给他惊喜,却因门票售罄,遗憾错过。“我毫不知情,太突然了!”桑切斯又惊又喜,险些泪奔。

第三站,桑坦德国际音乐节

郑明勋刘晓禹续写友谊,相伴前行的情谊最珍贵

郑明勋与刘晓禹,与乐团续写2014年开始的友谊,也是这段3国5城音乐之旅的深度体验者。

5个演出场地都有截然不同的风景。在科布伦茨,一场在冶炼厂旧址上演的音乐会,带来了别样挑战与惊喜。现场没有独立更衣室、酷热难当,但这座旧工厂营造出的半露天氛围,却激发出“超绝体验”,让刘晓禹充满了即兴的活力。

最动人的瞬间往往诞生于意料之外。刘晓禹难忘桑坦德音乐会上那神奇的一幕:第二乐章,在郑明勋的鼓励下,英国管范嘉晏起身吹奏悠长旋律,与刘晓禹手中剔透的琴音唯美对话,“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此亲密的对话,完全契合拉威尔的创作意图。”

郑明勋对易北爱乐音乐厅情有独钟,“在欧洲,如此簇新的音乐厅并不多见。”这座矗立于易北河畔的音乐地标,犹如一艘扬帆前行的巨轮,其面向未来的气质,让他联想到中国音乐厅建设的蓬勃:“27年前我第一次去北京,什么都没有,如今中国有那么多音乐厅,乐团也在向世界级发展。”

在易北爱乐音乐厅,刘晓禹也有不一样的感受:音乐家们奔涌的情感格外浓烈,时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做到了最好。”

郑明勋和刘晓禹

密集的演出行程中,两人也有自己的“减压”大法。

 “我好像一直在‘度假’,开音乐会比在家学习和准备要简单,因为我脑子里想的只有音乐会。”在桑坦德的海边,郑明勋迎着海风散步,散步对他而言好似三重修炼——放松神经、锻炼身体,还能在脑海中梳理音乐。演出结束后,这位美食家也喜欢用大餐犒劳自己,对美食的郑重其事,是他巡演中的快乐源泉。

音乐会结束后,刘晓禹需要时间平复心情,比如在易北河畔的港口静坐15分钟,“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看,只是待在那儿,让音乐沉淀下来。”

他也喜欢与乐手们一起探索各个城市:共享异国美食,在美丽的街道漫步,一起小酌几杯,这些经历让他感觉,巡演不仅仅是一连串的音乐会。他在巡演中还有一个堪称“小确幸”的习惯,随身带上自己的枕头,“不管睡在哪张床上,都能给我家的感觉。”

刘晓禹

巡演是音乐的远征,更是情感的熔炉与成长的催化剂。

对28岁的刘晓禹而言,与乐团相伴前行的情谊最为珍贵。他用“鼓舞人心、充满乐趣、有挚友相伴,还有满满的联结”来形容这段旅程。这份在巡演中淬炼出的情感,“比任何能装进行李箱的东西都更珍贵。”

郑明勋则以更宏观的视角,观察着巡演对乐团的意义。

“我们永远不会说满意。但这次巡演,他们确实非常出色,我为他们骄傲。”他对乐团的表现不吝赞美,他也尤其看重巡演带来的无形财富:巡演迫使他们面对新观众、新曲目、新环境,这种灵活适应的能力让他们的音乐表达更自由了。

当被问及这支15岁的乐团是否处于“最好的时候”,大师的回答充满鞭策与期许:“迄今为止是最好的,但还可以变得更好。我们一生的目标是永远努力进步,所以从来没有‘最好’。”

和百年老团相比,年轻乐团的优势何在?他认为,历史长度不及方向重要,如果一开始就走错了路,走得越远,情况越糟,“他们一直在朝积极的方向前进,15年的积极发展显然比100年的消极发展要好。他们只需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所有人都很喜欢他。”乐团助理指挥赖嘉静的这句话,代表乐手们的心声。收官之演前,乐手们送上签名簿作为告别礼物,排队和郑明勋合影、拥抱,表达不舍之情。

易北爱乐音乐厅,郑明勋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舞台盲盒带来极限挑战,平视姿态融入世界乐坛

10天穿梭5座风格迥异的欧洲城市,对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乐手们而言,是艺术与体能的极限拉练。"巡演如同紧张的赛跑,核心在于如何在密集行程中保持专注与维持精力。"乐队首席李喆说。

最严峻的挑战来自频繁更替的演出场地——每个音乐厅都是充满变数的"声学盲盒"。

科布伦茨音乐节,郑明勋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在爱丁堡的湿冷与科布伦茨的燥热中,乐器犹如敏感的晴雨表,音准随时波动;萨弗伦音乐厅紧凑小巧,指挥建议撤减乐手,平衡钢琴和乐队的音响……"成熟的乐团必须因地制宜。"李喆以弦乐声部举例,"当音乐厅回响短促,声音会很硬,我们要以更柔韧的运弓软化音色。"

对打击乐副首席苏姝率领的"娘子军"而言,挑战更为艰巨。四个姑娘,每人都被一个乐器圈包围,每件乐器需在秒级时间内精准更换,“尤其是《五行》,每人要操作十余种乐器,连击槌都要同步切换。”她们还提前从德国购置稀缺乐器,保证了《五行》音色上的完整和完美。

“在国家大剧院可以凭借‘肌肉记忆’,这里却处处是未知的‘惊喜’。”每次演出前,她们都要比大部队提前数小时到场,面对每次都不重样的舞台,重新设计摆位和走位,无一雷同。

苏姝甚至跑遍观众席测试声场:"音乐厅的纵深不同,打击乐的敲击时机也必须动态调整,早0.1秒或晚0.1秒,都会破坏音乐表达。"在易北爱乐音乐厅,观众们把最热情的掌声,送给了4位夺目的姑娘。

即便身体不适,乐手们仍以职业精神坚守舞台。"肾上腺素会让你暂时忘记疼痛。"李喆一度带病上场,"观众不会听解释,我们必须保证每场都是最佳状态。"正是这份纯粹的热爱,让年轻艺术家们在"特种兵式巡演"中凝结成钢铁集体。

“在自己家太安全了,巡演让我们走出舒适区,挑战让人生更加丰富。”正如李喆所说,巡演中汲取的不同文化养分,最终将反哺他们的艺术生命。

科布伦茨音乐,郑明勋和刘晓禹

在乐团总经理任小珑看来,巡演是对乐团边界的全方位拓展,拉伸着乐团的技能边界、文化认知边界、团队精神边界,“如同一次艺术‘拉练’,只有持续突破极限,才能锻造世界级的艺术肌体。"

中国乐团+韩国指挥家+华裔钢琴家,巡演极大彰显了亚洲力量,文化基因的共鸣格外耀眼。“亚洲艺术家之间的文化亲近感,催生了艺术上的相互投奔,最后形成了亚洲力量的集结呈现。”任小珑同时认为,古典音乐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亚洲人也有责任参与未来的传承。

中国乐团以平等姿态参与全球对话,已具备与世界乐坛“平视”的实力。“我们自主整合国际资源,与国际伙伴平等交流。”任小珑认为,这种平等是中国交响乐界融入世界乐坛必然要走的一步。而从艺术呈现到后勤保障、行政对接,乐团的每个环节都在实践"国际玩法",保证平等对话。

3站售罄、2站近满,平均上座率9.5成,这份成绩单介于任小珑的预期与惊喜之间。

"就像朋友之间要多走动,要避免‘一次巡演、十年不见’。”首次欧洲多国巡演的成功,如同“敲门砖”,让乐团更有信心去定期维系与欧洲市场、全球市场的互动,让国际巡演变得更加可持续,在国际化的探路上推动乐团向行业中心地带位移。

科布伦茨音乐节,全体观众起立喝彩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用音乐丈量欧洲大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欧巡收官》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