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凡“稳”华兴

包凡“稳”华兴

hyde0223 2025-08-13 装修常识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包凡“稳”华兴
包凡 7 年前的无心插柳,正成为华兴资本如今引人注目的新故事之一。

这枝新柳,名叫 Circle。

北京时间 8 月 12 日晚间,美国加密货币公司 Circle 发布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总收入和储备收入同比增长 53% 至 6.58 亿美元,调整后 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 52% 至 1.26 亿美元,均超出市场预期。

Circle 创立于 2013 年,是全球第二大稳定币 USDC 的发行商。根据最新财报,截至第二季度末,USDC 的流通量高达 613 亿美元,占据 28% 市场份额。

今年 6 月初,Circle 在美股挂牌上市,股价持续暴涨。截至本周二美股收盘,Circle 报于 163.21 美元,相比 31 美元的发行价涨了 4 倍多,市值高达 374 亿美元。

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货币。它与法定货币(主要是美元)强挂钩,比如 1 枚 USDC 基本等于 1 美元,币值不会像比特币那样暴涨暴跌,却又有区块链技术的种种便利,因此在跨境支付等场景下具有广阔应用场景。

过去几个月,中国香港和美国相继出台稳定币相关法规,国内的蚂蚁、京东等巨头也纷纷布局,大大推升了稳定币的热度。华兴资本也趁着 Circle 上市,自宣投资人身份," 上车 " 稳定币。

在 6 月 24 日的一封贺信中,华兴祝贺 Circle 登陆纽交所,并表示其旗下的华兴新经济基金在 2018 年即参与投资。华兴称,对 Circle 的投资,是公司立足科技前沿、积极探索科技和金融创新领域的重要布局。

不过,Circle 招股书的股东名单并未列入华兴。这意味着,华兴在这家当红炸子鸡的持股比例很小,或是已在上市前清仓。

尽管如此,投中了 Circle 的华兴,依然让投资者感到久违的兴奋。

华兴 2018 年赴港上市后,股价一度冲高至 30 港元,随后震荡下行,今年以来长期在 3 块多港元徘徊。跻身"Circle 概念股 "后,华兴股价从 6 月初的 3 块多涨到了 6 块多。倘若 Circle 在业绩驱动下延续股价涨势,华兴也有机会继续搭乘稳定币的快车。

包凡“稳”华兴
" 捕获 "Circle,是包凡多年前未雨绸缪的结果。

早在 2015 年,华兴尚处于巅峰,包凡就产生了 " 三年后我们可能就没饭吃 " 的焦虑。他选择的突破口是,在投行业务之外拓展资管业务,甚至亲自下场做投资。2018 年华兴上市后,旗下基金集中亮相,包凡也把自己从银行家改造为投资人。

十余年间,包凡和华兴入股了不少明星项目,既有美团、京东金融、快手等互联网大公司,也有眼下火热的泡泡玛特、理想、蔚来等新锐企业。至于 Circle,在包凡彼时的投资矩阵中并不起眼。

倘若按着这一剧本走下去,包凡的世界级投行梦想,或许真的会成为现实。

然而,2023 年初包凡被带走调查,打断了这一进程。随后两年多里,华兴虽然也投资了一些 AI、机器人等领域的明星公司,但创始人的缺位、公司管理层的变迁,依然让这家老牌机构略显门庭冷落。

如今,包凡归来,虽然无法马上回到办公室,至少也能稳住华兴上上下下的人心;多年前的投资布局,也成为华兴今天的压舱石,Circle 更是意外之喜。但两年多里,外部环境已发生巨变;" 包老大 " 无论是垂帘幕后还是走到台前,都需要保持耐心、重整河山。

01

如今的华兴主动和稳定币攀关系,但在 2018 年投资 Circle 时,华兴并未预见这家公司乃至整个稳定币产业的大红大紫。

Circle 成立之初,想做的是 " 美国版支付宝 "。它希望以比特币为媒介,实现不同场景下现金的快速、低成本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在当时,从事这一领域的初创公司并不少。

同一时间,华兴刚刚作为财务顾问,帮助京东融资 15 亿美元,自此在国内创投圈声名大噪。当大洋彼岸的 Circle 刚刚起步时,华兴已经跻身圈内头部,正在帮助京东操持赴美上市,两者并无直接交集。

2013 — 2014 年,华兴先后推动京东、兰亭集势、去哪儿等知名互联网公司赴美 IPO,还帮助 360、唯品会等公司完成融资。它从 2011 年就开始涉足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但这块业务的声量远不如投行业务。

随后几年间,华兴先后入股了一系列大公司,其中不乏京东金融、快手、美团、滴滴、蔚来等知名企业。但它被人们广为熟知的案子,主要是早年间帮助中概股冲刺 IPO,以及促成了滴滴快的等重磅联姻。

直到 2017 年底,华兴组织了一场投资业务沟通会,以新经济基金为旗舰的华兴基金平台首次对外亮相。包凡在会上解释道,华兴之所以要做投资,原因是不单想做单纯的价值发现者,更是要做价值创造者。

按照包凡彼时的设想,华兴新经济基金主要围绕三大主题落子:消费升级,互联网化驱动的产业变革,以及 AI、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加密货币并未被直接点名。

半年后,Circle 以 30 亿美元启动 E 轮融资。这看起来是一场老股东输送弹药的例行公事——领投方是 IDG 投资的比特大陆,而 IDG 作为 Circle 老股东跟投。但在这笔 1.1 亿美元的融资中,华兴的身影首次出现。

包凡“稳”华兴
Circle 很早就试图入华,2016 初就逐渐了中国公司,还吸引了百度、光大、宜信等入股,但华兴不为所动,两年多后才对其下注。

彼时,成立五年的 Circle 仍以加密货币交易为核心,比如为大型交易所做市等,业务模式不算新鲜。当时主管华兴新经济基金的雷鸣回顾这段往事,承认七年前投资 Circle,有一定运气成分。

他向 "IPO 早知道 " 表示,当时他对 Circle 的投资判断是,区块链技术未来能创造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此外,金融的本质是牌照能力,而 Circle 恰恰是当时拥有牌照最全的一家。

如今来看,雷鸣和华兴猜对了 Circle 的前途,却没能预见它的走向。

2018 年下半年,全球加密货币行业进入寒冬,Circle 估值暴跌至 7 亿美元。华兴几个月前布下的这枚闲子,似乎要以亏损草草收场。但转机也在悄然萌生——就在华兴入股两个月后,Circle 推出了 USDC,并在随后两年里逐步清理业务矩阵,全力向稳定币发行商转型。

一度站在悬崖边的 Circle,就此起死回生。它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投资美国国债的利息收入,虽然短期会受到美联储升降息等政策调节的影响,但长期来看,现金流非常坚挺。而刚刚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也再度证明了这一商业模型的成长性。

目前,Circle 身上叠加多重 buff:全球第二大稳定币发行商,收入和利润持续改善,各国政策框架初见雏形,地缘因素导致传统跨境支付成本飙升,等等。华兴在包凡时代布下的这枚棋子,开始绽放耀眼的光芒。

02

除了 Circle,华兴在加密货币领域还有多次出手。但整体来看,这些投资尚未给华兴的业绩带来实质性的提振。

在 Circle 上市后的 " 喜报 " 中,华兴点名了几家加密货币领域的被投公司。这些项目分布在区块链行业的上下游,涵盖了矿机制造、比特币挖掘、加密服务、虚拟资产交易等。

华兴参与这些初创公司的方式,有一些是直接投资,比如 Amber Group、Matrixport;也有的是提供融资服务,比如嘉楠科技、Bitdeer、HashKey 等。

以嘉楠科技为例,它以制造比特币矿机起家,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2019 年底,嘉楠科技在华兴的护航下登陆纳斯达克,号称 " 区块链第一股 "。

华兴在谈及这些公司时,称 " 凭借前瞻性战略眼光及专业能力,积极且审慎布局以数字资产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领域 ",且已提前全面布局前沿科技领域创业公司,涵盖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以数字资产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等领域。

包凡“稳”华兴
同样在 6 月底,华兴还摆出了加码这一领域的架势。

它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议进军 Web3.0 和加密货币资产领域,并批准总额为 1 亿美元的预算未来两年用于发展 Web3.0 业务和投资加密货币资产。公告特别提到,公司成功投资了 Circle,并为众多加密货币头部企业完成了上市及多轮融资相关服务。

对于互联网大公司而言,1 亿美元不过是 " 洒洒水 ",但对于华兴来说并不是一笔小钱。毕竟,它在 2024 年的总收入和净投资收益也不过 8.4 亿元人民币,约合 1.2 亿美元。

与此同时,华兴还任命了一位具有区块链背景的新高管 Frank Fu Kan。此人据称在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和 Web 3.0 生态系统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曾多次担任区块链技术、Web 3.0 生态及可编程金融领域的知名企业高管。

不过,至少在现有的投资组合下,华兴很难从加密货币投资中日进斗金。

以目前最成功的 Circle 为例,华兴持股比例太小,不足以进入招股书。原因之一是,华兴的进入时机比较晚,Circle 彼时估值已经高达 30 亿美元;而华兴的惯例是,单笔投资不超过基金总规模的 15%,这意味着当时能够分配给 Circle 的筹码不会很多。

至于其他公司,华兴有没有赚到大钱,也要打上问号。

华兴 2021 年 6 月领投 Amber Group,彼时估值 10 亿美元。这家公司 2022 年 2 月完成 B+ 轮融资,估值 30 亿美元。今年 3 月上市后,公司市值大跳水,而股东名单已经看不到华兴的身影。理想情况下,华兴大约可以赚到 3 倍的钱,ROI 中规中规。

不难看出,华兴在加密货币圈闯荡多年,赚得主要是融资服务的辛苦钱。虽然 Circle 一飞冲天,但华兴未必能够 " 共富贵 "。稳定币对于华兴的价值,更多存在于想象空间和市值修复的层面。

03

作为陪跑中国科技行业二十年的老牌机构,包凡和华兴资本称得上眼光毒辣。投中 Circle,是华兴在加密货币领域最成功的下注;华兴在其他领域的落子,同样称得上星光灿烂。

在消费赛道,华兴押中了泡泡玛特。

今年上半年,Labubu 全球爆红,背后的泡泡玛特再度吸引万千目光。华兴在 2020 年初参与了泡泡玛特的 F 轮融资,后者彼时估值 25 亿美元。如今,泡泡玛特港股市值为 3600 亿港元,约合 460 亿美元。

在与 36 氪的一次交流中,包凡谈及投资泡泡玛特,称" 一顿饭吃完我就决定投,整个交易 20 天做完。"

包凡“稳”华兴
而在近几年格外火热的新能源赛道,华兴先后投资了理想和蔚来,且进入时间点都很早。如今,两家车企的市值分别为 257 亿美元和 100 亿美元。

在相对不性感、但体量庞大的网约车、本地生活、短视频、房地产经纪等赛道,华兴也在十余年间屡屡投中头部企业。甚至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都包含着华兴的元素。

等到 AI 大模型、具身智能走到聚光灯下,在包凡暂时缺位的两年多里,华兴依然把握住了许多机会。

 

今年 8 月初,华兴 CEO 王力行接受虎嗅采访时表示," 已披露和未披露的加在一起,AI 这几小虎我们其实参与了一大半 ",并为智谱 AI、硅基流动等公司担任投资顾问。而在具身智能领域," 华兴是市场上投入最重的 FA 机构 ",星海图、星动纪元、傅利叶智能等都是华兴的客户。

创业者们也很认可华兴。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早年间谈及包凡,不吝溢美之词:" 他做投资要的不只是(赚)钱,还是想改变世界。"

 

然而,这些大名鼎鼎的被投标的,并没有让华兴的业绩一飞冲天。

华兴 2018 年上市后,总收入及净投资收益逐渐从 7.2 亿元人民币增至 2021 年的 25 亿元,净利润突破 16 亿元。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华兴随后三年营收下滑、由盈转亏,2024 年跌至 8.4 亿元。

华兴走了三年下坡路,有包凡被带走的因素,但深层原因是创投大环境的根本变化。

 

华兴崛起于中国互联网的鼎盛期,野蛮生长的创业者踏破门槛,让华兴坐享时代红利。但如今,昔日的初创企业成长为雄踞一方的大公司,且大都已经登陆二级市场,对于第三方机构牵线搭桥的需求远不如当年旺盛," 资本红娘 " 的用武之地变小。

另一方面,创业热潮退去后,有前景的好项目愈发稀缺,再加上大公司亲自下场做投资,CVC 逐渐成为主流,也挤压了华兴原有业务的市场空间。华兴弹药有限,

更深层的变化是,互联网大公司高速增长结束,战线已经趋于稳定。华兴此前引以为傲的明星公司大笔融资、死敌之间的惊天并购,已经多年未曾出现。互联网大公司刀枪入库,为之服务的投资机构也只能马放南山。

 

在包凡回归之前,华兴已经主动求变,进行 " 二次创业 "。

去年底,华兴并购业务的操盘手王力行被任命为 CEO。他提出要 All in 并购,瞄准一级市场推出困难的痛点。过去一年多,华兴资本完成蚂蚁并购好大夫在线、北森并购酷学院等多起交易,累计交易总额超 200 亿元。

王力行向 " 暗涌 Waves" 表示,华兴 " 已度过成立以来最大也最难的一道坎 ",2025 年将是 " 由守转攻 " 的一年。如今,包凡 " 出来了 ",也将大大提升华兴的士气。

但从 2024 年财报来看,华兴尚未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无论是创始人的好消息,还是意外搭上稳定币的车,都暂时没能让华兴走出下滑螺旋。摆脱包凡事件阴影的华兴,虽有不少好消息传来,但也依然要在自身和周期的谷底继续摸索前行。

虎嗅,《华兴 15 亿赌对了?》

36 氪,《对话包凡 | 华兴重建华兴》

36 氪,《华兴资本包凡谈新造车:李斌是自上而下,李想是自内而外》

IPO 早知道,《对话 Circle 投资人雷鸣:连续斩获高回报项目,持续捕捉时代贝塔》

暗涌 Waves,《对话王力行:那最大也最难的一道坎,华兴已经度过》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包凡“稳”华兴》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